从翻译那些事说起:China为什么不能是Zhongguo?

从翻译那些事说起:China为什么不能是Zhongguo?

是梦露,不是门罗

其实,外国人名的翻译还是应该跟随其所在国家、所属民族的语言习惯和发音来进行翻译。一个很好的反例就是,法国足球巨星亨利,他的名字Henry在英文里确实是大名鼎鼎的亨利,可按照他的母语法语来发音的话,他应该叫“昂利”更合适,只是因为各大媒体和广大球迷都“亨利”了那么多年,于是也只能这么将错就错下去。

亨利大帝叫了那么多年,改成“昂利”不容易

跟体育相比,政治和外交领域的人名翻译要严谨许多,因此也少了很多被人诟病的错误。比如像普京,如果按照Putin的英文写法来翻译,似乎应该叫“普廷”更合适,但在俄语当中,普京的发音准确无误;再比如利比亚前领导人卡扎菲,如果按照al-Qaddafi的英文来翻,他就应该是“卡达菲”,不过按照阿拉伯语,卡扎菲的翻译法更准确。

当然也有一些不恰当的人名翻译,因为流传太广,已经成为了流行的错误。比如美国国务院新闻发言人普萨基,她的名字叫Psaki,但P这个字母在她的名字当中不发音,因此应该翻译成“萨基”更合适,或者干脆来个女性特征更明显的“萨姬”,是否会更好?

当然,“萨基”这个名字显得太男性化,如果抛开新华社规定的译法规则,翻译成“萨姬”是不是更显女性特征呢?其实,如果抛开新华社的译法规则,外国人名的中文翻译中还真有很多堪称绝妙的“神翻译”。比如,著名影星波姬小丝(Brooke Shields),如果按照一本正经的译法,应该翻译成“布鲁克-希尔兹”,不光看不出男女,也少了一丝女性的万种风情;北约前秘书长夏侯雅伯(Jaap de Hoop Scheffer)或许应该是“亚普-德-霍普-斯海费”,但后者既冗长又拗口,且过目易忘;至于性感女神玛丽莲-梦露(Marilyn Monroe),如果按规则翻译,也就成了“玛丽莲-门罗”,不仅顿失一帘幽梦倩影疏、露水红颜多命薄的意境,而且还跟美国前总统门罗先生攀上了远房亲戚。

梦露变门罗,女神变女汉子

说到美国前总统,不得不跟大家分享多年前流传网络的一首诗:

轧布寒林垦,桥直花陉屯;

鹤唳渡鹿门,骡讷得力耕。

碧洱客拎豚,驮马懈浮生;

枕牡麦地熏,沥茶泥蔻生。

什么意思?那就多读慢读几遍,然后拿出美国历任总统名册一一查看,你就会找到对应的答案了。

风雨相关